
研究证实:某些食品甜味剂联合个人遗传因素,可能促进儿童性早熟,男女风险模式不同。机制涉激素失调和肠脑轴干扰,呼吁配合基因筛查和宣传限用食品甜味剂。
阅读文摘
2025年ENDO年会上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揭示,食品和饮料中常见的某些甜味剂可能会增加儿童青少年性早熟的风险,尤其是那些有遗传倾向的儿童。青少年摄入这些甜味剂越多,中枢性性早熟的风险越高。
这项临床研究纳入了1407名青少年。其中481名青少年被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研究人员发现,摄入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甘草甜素和添加糖与性早熟风险显著相关,尤其是那些具有某些遗传特征的儿童青少年中。
研究还发现,男孩摄入三氯蔗糖显著增加性早熟风险;女孩摄入甘草甜素、三氯蔗糖及添加糖风险更高。甜味剂通过激活脑部"甜味通路"、改变肠道菌群、干扰激素释放,并与19个性早熟相关基因产生交互作用。
遗传易感性与甜味剂暴露共同作用,导致中枢性性早熟发病率上升,表现为发育提前、情绪问题及远期代谢/生殖疾病风险。
研究人员强调,此为首项关联现代饮食、遗传与性早熟的大型人群研究。建议通过基因筛查、控制甜味剂摄入(尤其高遗传风险儿童)及制定新饮食指南,预防长期健康危害。
源自网络,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请告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