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疾病是美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主要死亡原因。最近发表在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 上的一篇文章,展示了过去半个世纪,美国心脏病死亡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项研究基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涵盖了1970年至2022年间,25岁及以上成年人的情况。按年龄调整后,整体心脏病死亡率下降了66%。其中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下降了89%,所有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下降了81%。该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
🫀过去50年美国心脏病死亡趋势变化要点:
1. 整体趋势:
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下降89%
缺血性心脏病整体死亡率下降81%
其他心脏病(心衰、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死亡率上升81%
2. 疾病构成变化
1970年:缺血性心脏病占心脏病死亡的91%
2022年:仅占53%,其他类型上升至47%
3. AMI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转变:
AMI死亡占比:1970年 54% → 2022年 29%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占比:1970年 46% → 2022年 71%
好消息:缺血性心脏病大幅“退场”
在1970年代,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占据了心脏病死亡的91%,几乎是压倒性的主角。而到了202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53%。这种转变,得益于过去几十年在心血管治疗上的重大医学突破。紧急治疗,例如快速疏通冠状动脉阻塞并恢复血流,或者治疗致命的心律失常,已经显著减少了心脏病猝死病例。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心肺复苏(CPR)及移动外部除颤器的推广提高了入院前的生存率;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冠心病监护病房的建立则显著改善了住院期间和长期预后。
进入70年代,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发展为1977年球囊扩张术的出现铺平道路,随后是溶栓治疗、阿司匹林的应用和冠脉支架的推广(1980至1990年代)。同期,β受体阻滞剂、RAAS系统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在治疗和二级预防层面进一步降低了AMI的死亡率。
进入21世纪,强化他汀治疗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成为标准,快速介入治疗对降低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至2022年间,高敏肌钙蛋白的应用加速了AMI的诊断,先进抗血小板药物和新型降脂药物如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等进一步改善了血运重建后的预后。
从更广义的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对危险因素的识别与管理也极大地促进了
公共卫生领域的首个重大进展是控烟。研究认为,吸烟跟21%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有关。1964年美国卫生总署发布里程碑式的报告后,全面无烟政策、烟草税上调及健康教育普及等措施使吸烟率从1970年的约40%下降至2019年的14%。
此外,从1977年到2022年,政府大力推动体育锻炼、制定更严格的胆固醇和血压控制目标,并不断更新相关治疗指南。高血压方面,美国国家高血压教育计划(JNC)从1977年至2014年发布了8版指南,逐步下调血压控制目标。胆固醇方面,从1988年至2013年,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引导胆固醇治疗目标不断下调,使使用降脂药物的美国成年人比例从1988年的3%提升至2013年的约45%,全国平均总胆固醇和LDL水平随之下降。
新挑战:其他类型心脏病“补位上场”
然而,缺血性心脏病退场的背后,却是心衰、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的不断上升。该研究发现,其他类型心脏病(非缺血性)在同一时期内的年龄调整死亡率则上升了81%,从每10万人中68人升至123人。

其中增长最显著的包括:
心力衰竭:上升146%
高血压性心脏病:上升106%
心律失常:上升450%
📈2022年心脏病死亡中占比:
心力衰竭:12%
高血压性心脏病:13%
心律失常:4%
这意味着,慢性化、老龄化、多病共存成为新的趋势。
为什么其它心脏病死亡率会上升?
治疗进步,幸存者增多,但易转为慢性心脏病。随着AMI的治疗成功,幸存者增多,但也面临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长期困扰。
人口老龄化: 美国人口结构变化也显著影响了心脏病死亡格局。1970年至2022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0.9岁上升至77.5岁。同样,随着人口老龄化,患其他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心房颤动)的时间更长,死亡风险也随之增加。
生活方式与代谢疾病流行:这些危险因素不仅持续加重缺血性心脏病负担,也可能推动其他心脏病(如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的发病和死亡率上升。
肥胖率:从15%升至40%
高血压患病率:近50%
糖尿病影响超过半数成年人
诊断手段进步:诊断技术和疾病定义的不断精细也使某些疾病(如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被更频繁地确认为死亡根本原因。无论是否归因于更好识别,这些疾病在21世纪均出现了独立的死亡率上升趋势,特别是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及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
❤️ 如何让你的心脏保持年轻健康?
年龄不是阻碍,改变从今天开始
你知道吗?你的心脏也有“年龄”。虽然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功能可能自然下降,但通过日常努力,我们可以让它“逆龄生长”,保持年轻态。无论你多大年纪,现在开始都不算晚。以下是让心脏年轻有力的几个关键建议:
✅ 1. 管理慢性疾病:让心脏更省力
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慢性病,是延缓心脏老化的首要任务。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部分药物,也可能对心脏产生负面影响。
👉 提醒:定期体检,按医嘱服药,积极配合治疗。
🏃♂️ 2. 动起来:运动是心脏的“健身房”
运动能增强心脏泵血能力,提升全身供氧效率,还能控制体重、调节血压、减轻压力。医生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双人网球、慢跑等。如果身体有特殊情况,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低强度运动。
🥗 3. 健康饮食:吃得对,心脏自然轻松
饮食对心脏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均衡饮食能帮助控制胆固醇、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 推荐吃:全谷物、新鲜蔬菜、瘦肉或植物蛋白
⚠️ 尽量少吃:反式脂肪、高盐、高糖食物、饱和脂肪(如动物油、奶油)
🚭 4. 戒烟:对心脏最直接的保护
吸烟会显著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虽然戒烟困难,但越早戒烟,心脏越受益。
📌 小贴士:平均每人要尝试7次才成功戒烟,但如果你同时使用3种辅助戒烟方法(如药物、心理辅导、替代疗法),成功率将大大提高。
🍷 5. 限酒:过量饮酒会悄悄伤“心”
饮酒过量与高血压、心肌病、中风等风险密切相关。
🩺 6. 定期检查:让潜在问题“现形”
有些心脏问题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但通过常规检查可提前发现。建议定期检测以下指标: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
⚠️ 7. 留意身体信号,及时就医
除了定期检查,日常中也要关注身体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如果你有以下情况,请立刻联系医生: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胸痛或压迫感、疲劳明显增加、运动耐受力突然下降、心悸或心跳不规律、晕厥、头晕或意识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