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数据显示,全球超过十亿人有精神健康障碍,包括焦虑和抑郁等常见疾病。全球人口总数约为82亿人,也就是说八分之一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问题。
这些精神健康问题不仅导致健康生命年丧失,也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长期残疾原因。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负担。根据2024年《今日世界精神卫生》和《精神卫生地图集》报告,约有5%的成年人患有抑郁症,4%的人饱受焦虑症折磨,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力和医疗支出。焦虑和抑郁每年造成全球经济损失超过一万亿美元。
自杀也是精神健康问题的灾难性后果。2021年约有72.7万人因此而失去生命,成为全球年轻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全球不断努力,当前自杀率下降速度远低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预计到2030年仅能下降12%。该报告也暴露出精神卫生领域巨大服务和资源差距。
截至2024年,全球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中位数仅为每10万人13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人力极度短缺。各国政府对精神卫生资源的投入有限,中位支出仅占医疗公共卫生总预算的2%,高收入国家人均心理健康投入65美元/人,而低收入国家仅为0.04美元/人。不到10%的国家完成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转型,大多数仍依赖传统精神病医院或收容机构;住院者近半数是为非自愿,超过20%的患者住院超过一年。
当然,也有越来越多国家开展儿童早期发展、学校心理健康和自杀预防等举措,80%以上将心理健康和心理社会支持纳入了公共卫生应急响应体系。医院精神疾病和心理咨询门诊和远程心理服务覆盖面有所扩大,但服务资源仍极不均衡。在低收入国家,患者实际获取比例不足10%,而高收入国家则超过50%。WHO呼吁各国加强服务资源的投资,强化相关法律政策、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培养、扩大以人为本的服务,缩小高低经济收入的鸿沟,最终实现全民平等的可负担的心理健康服务。
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