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揭示,美国医生在学龄前儿童多动症(ADHD)诊断和治疗上存在重大缺陷——即大量儿童青少年在确诊后的极短时间内即给予处方药物治疗,忽视了“先行为干预,后药物治疗”的临床指南要求。
研究人员分析了2016—2023年美国八大医疗(机构)系统近万名3-5岁被确诊ADHD的儿童患者的健康和医疗记录,结果发现超过42%的患儿在诊断后一个月内就接受了刺激性药物治疗。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ADHD临床指南,患儿家庭应当至少进行半年标准行为疗法之后,如果效果不明显才可考虑用药。研究人员认为,临床标准的行为疗法是帮助患儿改善日常能力和家庭关系的基础,比药物治疗更安全且副作用低。但在现实中,许多医院由于缺乏行为疗法医生资源,医保覆盖有限,致使医生和家长不得不被动选择药物治疗的“次优方案”。
由于过早用药治疗,很可能引发年幼儿童和青少年更加易怒、情绪不稳定等副作用,也增加了治疗失败的风险。研究人员呼吁,坚持行为疗法干预的可及性和教育普及,确保多动症患儿能获得科学治疗分阶段、以人为本的综合方案,从而实现最佳的长期成长和社会适应效果。
儿童多动症过度药物治疗,不单单是专业医疗资源缺乏客观原因,也有部分药企和医生“默契合作”,希望更多买药,让家长相信孩子必须长期服药治疗,才能控制疾病进展。
源自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