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
CT 扫描可能是重要癌症风险因素,或将与 5% 新发癌症相关
计算机体层扫描(CT)作为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监测。但由于扫描过程会使患者暴露于电离辐射,具有潜在致癌风险。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纪要》(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表明 CT 检查可能与每年约 5% 的新增癌症病例存在相关性。
研究人员收集了 2023 年全美 6150 万患者进行的 9300 万次 CT 扫描数据(排除了患者在生命最后一年接受的 CT 扫描),根据扫描类型、患者年龄等信息,结合由原子弹幸存者或职业辐射暴露人群的研究外推而来的致癌风险模型,估算与辐射暴露相关的终生癌症发生频率。预测结果显示,仅 2023 年的 CT 扫描就可能导致未来新增约 10.3 万例癌症,占美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的 5% 左右,这一数字是先前评估值的 3 到 4 倍。具体来看,研究还发现,预计在未来新发的与 CT 相关的癌症群体中,50~59 岁年龄段最多,女性略高于男性。最常见的相关癌症包括肺癌、结肠癌、白血病、膀胱癌和乳腺癌,儿童中最常见的预计相关癌症为甲状腺癌、肺癌和乳腺癌。此外,腹部和盆腔 CT 扫描在成人中导致的癌症病例最多,儿童则为头部 CT 扫描。值得注意的是,1 岁以下接受 CT 扫描的婴儿,未来患癌风险较其他人群高出 10 倍。据此,研究者建议,医疗部门应在权衡利弊后合理使用 CT 扫描,优化扫描剂量,并考虑超声、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替代方案。据 Ars Technica 网站消息,也有其他专家认为,即便风险被低估,但 CT 扫描在一个人患癌症的总体风险中影响仍然不大,且其用于发现或排除严重疾病的获益远大于潜在致癌风险。(Ars Technica,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旧金山分校)